中国航空企业落户上海需满足一系列政策、法律及产业导向条件,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:
-
注册登记与资质要求
企业需依法在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工商注册,取得营业执照。若涉及航空运输业务,须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(CAAC)颁发的《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》及相关运行合格审定(如CCAR-121部)。此外,还需符合国家关于外商投资准入的规定,若为中外合资企业,外资持股比例应符合民航局相关规定。 -
资本与财务实力
航空公司属于高资本密集型行业,需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。根据民航局规定,设立航空公司最低实缴注册资本有一定门槛(如全货运航空公司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,客运航空公司更高),并需提供银行资信证明和详细的资金来源说明。 -
运营基地与基础设施支持
上海作为国际航空枢纽,拥有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。企业落户需与机场管理方协调机位、航站楼、维修设施等资源使用,并可能需签订运营协议。同时,需在上海设立运行控制中心、维修保障体系和地面服务团队,确保持续安全运行。 -
人才与技术保障
需配备符合资质的飞行员、机务、签派、空管等专业人员,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(SMS)和培训机制。上海在航空人才方面具有优势,但企业仍需通过招聘或合作方式确保核心团队到位。 -
符合地方产业政策导向
上海市政府鼓励高端服务业和现代航空产业发展,对符合“五大中心”建设(尤其是国际航运中心)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。落户企业需契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临空经济布局,优先支持绿色低碳、智慧航空、国际航线拓展等方向。 -
环保与安全合规
需通过环境影响评估,符合上海市环保标准,特别是噪声和排放控制。同时,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规,建立应急响应机制。 -
政策扶持与审批协调
上海对重点航空项目提供税收优惠、财政补贴、人才落户等支持。企业可通过临港新片区、自贸区等特殊经济区域享受更便利的通关、外汇和投资政策。
综上,中国航空企业落户上海需综合满足行业监管、资本、运营、人才及政策匹配等多重条件,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开放环境,实现高效合规落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