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上海为吸引优秀人才,持续优化高校毕业生落户政策,总体呈现放宽趋势,尤其对重点院校、紧缺专业和高水平人才更加倾斜。以下是当前(截至2024年)上海市应届毕业生落户的主要条件变化与要点:
-
直接落户范围扩大
上海将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”(如清华、北大、复旦、交大等)的本科应届毕业生,以及“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”相关学科的硕士及以上毕业生,纳入直接落户范围,无需打分。这一政策自2020年起实施,并逐步稳定执行。 -
打分落户门槛降低
对于非上述重点高校的毕业生,仍适用《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户籍评分办法》。近年来,上海多次优化评分标准,例如提高用人单位、毕业学校、学位等级、紧缺专业等项目的分值权重,使得更多理工科、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专业的毕业生更容易达标(通常需达到72分以上)。 -
重点企业绿色通道
上海支持重点产业和科创企业发展,对于在本市高新技术企业、重点扶持单位、浦东新区或临港新片区企业就业的毕业生,给予落户便利。部分区域(如临港)实行更宽松政策,符合条件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可直接落户。 -
留学生落户同步优化
虽然问题聚焦国内毕业生,但值得注意的是,上海对留学回国人员的落户政策也同步放宽,如境外高水平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者,在沪工作并缴纳社保后可较快申请落户,体现整体人才引进的开放导向。 -
取消关键指标限制
过去曾有限制专业、签约单位性质等要求,如今更加注重实际贡献和发展潜力。例如,不再强制要求“专业对口”,鼓励跨领域创新人才落户。
总体来看,上海毕业生落户政策正从“控制人口”向“精准引才”转变,突出对高学历、高技能、紧缺专业人才的支持,同时通过区域差异化政策(如临港新片区)增强吸引力。建议毕业生关注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发布的年度落户通知,结合自身学历背景、就业单位及所处区域综合判断资格。
